作者:汪思怡 来源:祁门县 时间:2025-09-23
在祁门县渚口乡,有这样一位“调解达人”——他扎根基层十余载,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为信条,在家长里短间化解矛盾,于轻声细语中传递温暖。他就是渚口乡“家长里短”工作室专职调解员江玉中,一位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解铃人”的基层工作者。
“农村的矛盾,多是些田地山场、婆媳不和的‘小事’,可这些‘小事’解不开,就会变成群众心里的‘大事’。”谈及从事调解工作的初衷,江玉中深有感触。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虽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樵溪村委会主任,但他16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化解矛盾的特长,让他得以继续发挥余热——2022年1月,“家长里短”工作室正式成立,江玉中成为专职调解员,从此踏上了“以调解促和谐”的新征程。
这份工作,是责任,更是信任。凭借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基层经验,江玉中很快进入角色:他把工作室当成“家”,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事”,经常进村入户与当地百姓拉家常、聊近况,在唠嗑中排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家事类”矛盾苗头,在攀谈中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有章法、有温度,既要讲法理,更要通人情。”在多年实践中,江玉中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调解五法”(耐心倾听、换位思考、灵活技巧、调查核实、事后回访),让许多剑拔弩张的矛盾得以平息。自“家长里短”工作室成立以来,江玉中累计口头调解成功纠纷127起,签订书面调解协议23起,为农民工及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76万元。“有纠纷,找江师傅!”如今在渚口乡,这句话成了众多村民的共识。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谈及未来,江玉中眼神坚定。他计划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法律素养和沟通能力,适应多元诉求。同时,他还想把自己的调解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带动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矛盾化解中,让“家长里短”的温暖覆盖更多村组。从村委会到工作室,岗位变了,但江玉中服务群众的初心没变;从处理村务到调解纠纷,工作内容变了,但他守护乡村和谐的使命没变。这位基层调解员,正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民情,用自己的耐心化解矛盾,在渚口乡的田间地头、院落巷陌间,书写着“为民办实事”的动人篇章。
(一审:胡敏 二审:焦莹 三审: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