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政协委员,我深感责任重若千钧。这份使命,既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人民群众的托付。十二载深耕协商路,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十年磨一剑——以提案为刃,为歙县街源山区八万乡亲劈开“天堑”,打通那条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长陔岭隧道!
到明年上半年,这条隧道就将竣工通车。我仿佛已经听见汽笛声穿透山岭后群山的回响,更触摸到了民生温度的滚烫。那一刻,我深切体悟到:唯有以民生视角洞察发展梗阻,建言方能化作破局的锐器。
心系山区群众,紧贴民生写提案
履职之初,长陔岭那条“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险路便如巨石压在我心头。数十年多次亲历山路险途,耳闻目睹沿途塌方频发、山洪肆虐、雪冻封路种种困顿,一幕幕因山高路陡造成的惨烈车祸场景,背后妻离子散的悲剧家庭每年发生,如刀刻斧凿,让我无法释怀。
我更清晰地看见交通瓶颈对山区的“三重阻碍”:百姓求学就医,翻山越岭要看天气;特色山货烂在枝头,只因路不通而卖不出去;发展项目望山兴叹,企业物流成本高得吓人。
政协平台让我直面民生疾苦,招商发展让我敏锐捕捉到经济血脉的堵点,民生发展的痛点。2015年初的黄山市“两会”上,我郑重提交了“将王街公路升级改造,列入黄山市十三五交通规划重点项目的建议”提案,重中之重是“打通长陔岭隧道”。次年,我以《关于打通歙县长陔岭隧道的建议》为题作政协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委员的强烈共鸣!77位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政协报》、《江淮时报》大篇幅报道,是沉甸甸的信任,更是街源山区百姓几代人一世纪夙愿和殷切期盼。
这份凝聚共识的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跨界聚合群力,打通梗阻破坚冰
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陔岭隧道”项目的谋划工作,该项目连续被写入2017和2018年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我深知,仅凭县级财力实施如此重大项目实属蚍蜉撼树,必须借政协“跨界协同”的优势,撬动更大力量!
一方面,充分发挥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特点,发动沿线乡镇干部、乡贤能人加入“智囊团”,让呼吁声汇成“大合唱”。收集详实数据,系统论证隧道建成后对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全域旅游、畅通特色农产品外销、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带来的重大经济价值,使提案既洋溢着深厚的民生关怀,又具备扎实的经济可行性。另一方面,以政协无党派界别召集人身份持续“发声”,通过重点提案督办、办理“回头看”、联合媒体发声、积极向上争取、持续多角度提案等多种方式,推动议题从市级关注“跳级”为省级重视,最终落点于县级实施。
2016年7月,时任市政协副主席陈锦锦带队,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赴歙县长陔乡、绍濂乡开展实地调研,协商座谈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隧道梦”越描越清晰!在省两会期间,我与徐荣华委员联名提交《关于优化黄山市区至千岛湖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议》,将长陔岭隧道项目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蓝图,让项目成功纳入省级规划,赢得了政策东风!
这场历时十年接力,凝聚了钱莉萍、江近生、项梅萍、余阳、徐国军、吴炳学、潘桂森、汪周阳等近百位委员代表的共同智慧和情怀,历经四任县委书记、五任县长、三任市交通局长的持续推动,生动展现了中国式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政协平台成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聚合力量的“枢纽”,实现政府、交通、发改、资规、林业等多部门同频共振,最终将“不可能”转变为“进行时”。
一步一个脚印,上下求索齐推进
然而,提案落地远非一纸批文所能成就。长陔岭隧道项目因投资较大、地质复杂,屡经波折、悬而未决。省市县交通部门连年的提案答复体现出每一步努力都来之不易:
王街公路属县道,建管养责任主体为县级政府,上级补助比例仅5%,不具备条件;项目前期工作被列入“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2017年6月经发改委立项,成为“厅市共建项目”,纳入省交通厅2017-2021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规划建设项目库及黄山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项目库,列入新规划省道F007展望线;2019年纳入省道网规划,并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市交通局在2020年提案见面会上通报,经市县政府和交通部门连续多年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已落实约1.5亿元,项目曙光初现。
然而进展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以来,随着街口大桥建成通车,歙县出现不同意见,认为暂时缓解了街源山区交通“断头路”问题,隧道项目投资巨大且短期回报有限,致使2020至2021年度项目推进有所滞缓。
新的转机出现在2022年。新一届歙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彻底改变深山区面貌为己任,秉持“民生是最大回报”的理念,在中央和省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东风下,将谋划多年、日益成熟的长陔岭隧道项目重新“端上台面”。县长王奇勇10月4日签发了关于开展长陔岭隧道项目的文件,自此步入了实施快车道。
天堑将变坦途,水滴石穿梦成真
2023年8月21日,歙县县委书记汪凯在项目现场饱含深情的宣布:长陔岭隧道——开工!街源山区老百姓奔走相告,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担任政协委员十年来最开心的一天!
长陔岭隧道的贯通,将改写天路“险途”历史;街口大桥的飞架,终结了两岸百姓千百年“过江难”;王街公路的拓宽升级,成为山区发展的新动脉。
我触摸到了履职最厚重的价值:从长陔到市区就医、上学时间从80分钟骤降至40分钟;街源的山珍得以走出深闺,蜈蚣岭旅游将因路而兴;企业运输成本降低,发展信心倍增。这不仅是物理通道的延伸,更是民生之洞的挖掘。
隧道开工当天,十里八乡赶来现场的老乡们用幸福的泪和颤抖的手相互庆贺,是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最真挚注脚。从77位委员联名提案的共识凝聚,到三级委员接力攻坚的生动实践,长陔岭由“畏途”变“通途”,正是提案-办理-落实-反馈民主监督闭环的鲜活样本,彰显了委员“不建空言、务求实效”的作风,这件沉甸甸的民生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回望来时路,长陔岭的层峦叠嶂曾困锁希望,如今已被信念与汗水凿穿。展望新征程,我信念愈坚:政协人的担当,就在崎岖山路的丈量中,在为民鼓与呼的提案里,在打破发展桎梏的坚韧内。
未来,我将继续恪守“脚下沾泥、提案有料”,让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视野与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深度交织,建睿智之言、谋务实之策,在助推黄山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中,奋力书写更多连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篇章。
(作者系安徽省政协委员、黄山市政协常委)
(一审:焦莹 二审:胡敏 三审: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