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品经典 课堂拓展增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开展师生经典共读活动

发布者:信息员发布时间:2024-03-13动态浏览次数:10

为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3月10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组织师生在逸夫综合楼5602室开展经典共读活动。本次活动的共读教师是孙海霞,活动由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念稀同学担任主持人,来自23级智能制造、23级应用心理、23材料科学、22级旅管(对口)等不同专业同学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共读书目是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悲惨世界》集中反映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状况和下层民众的悲惨命运。主人公冉阿让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一生为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所不容,不断遭遇厄运和磨难,但始终保持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刚毅,并在救助穷人和保护弱者中展现出崇高人格。

活动中,同学们自信地各抒己见,热烈地展开对话。汪爱琴、鲁一恒同学为小说主人公遭受的悲惨命运鸣不平,控诉资产阶级的法律和社会偏见;主持人刘念稀同学请同学们注意历史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之后欧洲社会的深远影响;武加强和丁泓森同学与现场同学交流了蕴含在故事写作中的浪漫主义特质;尤传奇和张子墨同学分别提出“故事中谁最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问题,引起在场同学的热烈回应。

孙海霞老师最后作点评发言。她指出,《悲惨世界》中对19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状态和社会矛盾的描述有助于同学们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有更形象、更深刻的了解。谈到《悲惨世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孙老师指出这恰恰说明雨果还没有找到改变劳动大众悲惨命运的现实出路,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孙老师最后表示,同学们在讨论中展现出积极的对话精神,见解新颖,思想活跃,聚精会神,令人欣喜和赞赏。

思想碰撞闪火花,心灵交流增情谊。本次经典共读活动在热烈的交流讨论氛围中进行,师生们共同体验了一场精神盛宴,同时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和自信,提升了同学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动力。

据悉,本次师生共读为本学期德法教研室组织的首场课堂拓展活动,后续还会连续举办。

(撰稿:武加强 孙海霞;摄影:武雅利;责任编辑:朱凯波;审核:刘芳正 赵睛)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245041)
版权归黄山学院所有